主题: 说说我爱写论文

  • xukong
楼主回复
  • 阅读:3016
  • 回复:6
  • 发表于:2015/6/16 15:27:0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来凤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说说我爱写论文

——论文集自序

    散文是写法最灵活、情感最丰富的文学样式之一。但是,我还有新的认识,即论文也是很富有情感的,只是两者的体裁不同,写法有异,因而所抒之情有显隐之别罢了。本文以“说说我爱写论文”为题,主要在于我对教学论文之情有独钟,对教育事业之忠贞不渝,对理性的崇尚与追求,而生活在另外一块天地里。
   大家知道,如果仅仅为职称晋升的需要而写论文,写上三两篇就够了……我却写了5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包括获奖教案、下水作文等)。这是为什么呢?自然是为了当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把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句话落在实际行动上而已。实践告诉我:要能够这样,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的立足之本,是教师始终不能松懈和放弃的首要工作。我是恢复高考前一年的高中毕业生(后来的学历也只是一个大专而已),那时候没有学到多少知识,所以从教40年来,我就坚持订阅专业杂志来充实自己的缺陷,坚持和同事们经常交流得失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坚持不断地向山野里的智叟们求教古文而增长知识,坚持向报刊编辑先生们求解疑难而提升素质等等。就这样,我对教育教学研究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可能是一般教师无法比拟的。值得欣慰的是论文处女作《深钻教材 发现不足 提高教学准确率》经州教科院杨舜山老师推荐,于1992年荣获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之后,我的教育教学研究的热劲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发表和获奖的500多篇“论文”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其中,《如何理解“永之人争奔走焉”》(发表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四川人民出版社·干天全主编·2000年7月第1版)、《〈行道树〉瑕疵之我见》(发表于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4月刊)、《编写教学用书 尚需慎之又慎》(发表于陕西师大《学子读写》2011年5月6日2版)和《〈陈太丘与友期〉解读之我见》(发表于湖北省优秀期刊《文学教育》2011年1月下半月刊)等可以作为我的论文代表作。除出版《艺海古韵》(将初中1——6册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全部改写成三棒鼓)外,还创作了非物质民族文化5000余首三棒鼓词;在《翔凤清音》(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刊)上发表诗词楹联100多首(副)。当然,能有这种动力,除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以外,还与吴保安校长的肯定也有很大的关系(另见《吴校长的推荐语》,节省篇幅,此略)。
    大家知道,在农村中学,真正要把教学研究正儿八经地当作一回事,是不大现实的,或者说师资力量不够可能会好些。这就更不要说在我国西部大山里的农村中学了。在这样的现实中,我选择了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坚持,才取得了些许成果,到底证明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一旦选择了坚持,就要学会担当,不怕付出;就要甘于寂寞,不羡浮华;就要学会放弃,舍得拼搏。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写作或没有教学研究历练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是不会同情你花了多大的功夫的!
    不过,我还是有一点儿遗憾,即许多同事的教研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实,他们都愿意奋力拼搏,都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而让他们“快活”一些罢了。上述是否多余的呢?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但在我的情感里是不能隐去的。
    本文既然以“说说我爱写论文”为题,那么还得摘要说一说拙作《〈陈太丘与友期〉解读之我见》。《陈太丘与友期》是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言文,除标点共108个字。选作教材多年,文中涉及汉朝时陈太丘和他的儿子元方以及他的好友三个人物,所写的事情是:陈太丘约其好友到自己家里会合后再到某处去,好友没有按时赶到,陈太丘就离开了自己的家;待好友赶到他家时,他已经走了。于是好友问元方,说他爸爸在家里没有,遭到元方的指责,被扣上“失约失信”和“对人无礼”两顶帽子。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陈太丘当作守信者来歌颂,赞其儿子聪明伶俐;而把好友当作失信者来对待。几乎100﹪的执教者包括编辑都持这种观点,共同犯了用普遍事物来否定特殊事物的毛病。然而,我不自量力地为那好友“平了反,昭了雪”:友人是方正的!陈太丘做事机械,元方毕竟年幼不懂得复杂的事理。我想,如果那好友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很欣慰的!但是,现在还长期蒙受冤枉的弱势者,又有谁为之“平反昭雪”呢?陕西张亚凌老师《不要伤害善良》一文中说过:“……一个66岁的文盲老人,都知道善良需要呵护才能得以延续,我们又怎忍心轻易地就伤害善良呢?”换句话说,不是正能量也是需要呵护的么?2011年,我几乎很绝望,便写下了《先母“作”序》。现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给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想把我多年来发表以及获奖的论文等结集出版,也算圆了我的一个小小的梦。出这本集子不是为了别的,只是用文字对自己平时少言寡语的缺陷作一个小小的弥补,抑或记录下自己极其平凡而有限的奋斗历程,同时,权当是我献给长期垂爱于我的领导们的一个回报之礼,也权当是一名党员教师献给我党建党94周年的一份绵薄之礼。
    需要说明的是,我深知这个集子当中,一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几篇文章不一定算得上论文,写法上也有些不循规蹈矩。因此本集子不以“XXX论文集”名之,而觉得用唐代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胫(应该是这个胫字,拙集中有专文论证),学海无涯苦作舟”来作总结是最合适的,便以“勤耕苦耘集”定了下来。其实,那些才华横溢的名山跋涉者,都离不开“勤苦”二字,就更不要说我能远离勤苦了。所以,在当今理解多元的时代里,特寄望于有缘分的读者朋友们不吝交流和大胆畅言(个人邮箱dhzxpck@163.com)。至于今后是否有能力出版《弱师留香》(散文集)什么的,只好骑马看账本了。
    一直以来,共同战斗在一线(包括他校)的老师们给予我不少教育研究的素材和鼓励。我的心目中永远记得住他们:樊发珍、潘家文、彭开树、彭维忠、张孝敬、张艳堂、张 琼、张 敏、张友玉、胡 芳、何 琴、邱 芳、邱荣华、邱 明、邱大龄、向学琼、向朝富、周达明、邹启洋、陈兴友、陈庆祝、陈志祥、蓝绪周、蓝琼英、李成松、李殿埙、李道元、李国均、田明勇、田佑明、田金考、田艳妮、唐  华、唐进才、刘发万、刘家华、刘纪国、孙凤武、吴自友、吴大运等等(排名不论先后)。另外,借此机会向一直希望我有所作为的领导(包括退休教师)周迎建、田云友、杨文东,龙发恩、龙荣先、龙发坤、费天民、向翠然、田秀厅、尹和安、王俊生、陆吉荣、田学文等表示感谢!对我有切身影响且德高望重的已经故去的邱毅、杨正滨、钱忠佩、陈建棣先生表示追思!
    加入县诗词楹联学会成为会员、理事以来,幸获王登高、李德志、欧阳绍雄、黄子全、刘常富、张兆福、张玉金、王习培、叶明理、向开兵、任劳建、向兴林、刘忠钦、沈芳玲、周荷蕙、李诗林等先生的真心帮助,我的咬文嚼字水平又有所提升,诗词楹联方面又有所长进,论文质量也因之大有提高。
    出版这个集子,还有幸得到陕西师大《学子读写》报总编、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智魁教授的主动策划,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育专家邱道学老师、北京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李坤老师的真诚指导,州教科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杨舜山老师的精心作序,县政府主管教育历任副县长的热心支持,县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大河镇政府领导的呵护。尤其令我特别感动的是得到甘肃省农村最美校长毛著祥,县广播电视局杨超,宗亲彭先军、彭章成,学生姚青山等的解囊资助,还有刘传铁、王文辉等先生的垂爱等。在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我应该感谢的远不啻这些,《感谢远方》一文中写得比较详细,此不多言。在我这样的“半边户”家庭里,能够做出这点儿成绩,我还得感谢一个人——她30多年来,孝敬父母,养育儿女,生产劳动,洗衣做饭等几乎全包了下来,她一直任劳任怨,为我腾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供我学习、研究、写作等等。多年来,连我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得到。在此,特以书面的形式对她“说”一声:这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不惮浅陋,忝于自序矣。

                                              2015年5月1日
论坛管理员论坛小编
  • 发表于:2015/6/16 15:59:24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xukong
xukong: 谢谢!
2015-06-17 16:04:40 回复
  • 任如水
铁杆会员铁杆会员
  • 发表于:2015/6/16 16:39:06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xukong
xukong: 谢谢!
2015-06-17 16:05:19 回复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 绿水青山
  • 发表于:2015/6/18 11:22:48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xukong
xukong: 谢谢!
2015-06-19 06:26:43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