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来凤上学难

  • 我为王者狂
楼主回复
  • 阅读:1457
  • 回复:15
  • 发表于:2014/5/23 20:30:58
  • 来自:广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来凤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在来凤买了房,小孩上学是一大难题,要到去求人花钱,政府应该管一管,悲哀
  • 凤城癫子
实名认证会员美食俱乐部会员
  • 发表于:2014/5/23 20:35:13
  • 来自:北京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学校不要还有其它学校嘛,来凤学校还挺多!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3 20:52:02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岂只来凤!
上小学的政策原则上是依据户口划片就近入学,如果孩子户口不在县城,原则上只能在乡镇上小学。只要是原则上,那名堂就很多了,你懂的!
  • 大江南北
  • 发表于:2014/5/23 21:02:35
  • 来自:广东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则上办法还是有的
来自手机版
(0)
(0)
一切随缘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3 21:14:00
  • 来自:北京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统计了一下,想进重点小学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就近入学。按划片就近入学的规定,重点小学就在咱家附近,按政府划定的对口片区,刚好对应这所小学;
2、购买学区房。不是可以就近入学吗?咱就买学区房,把孩子户口挂在当地。注意,户口得落在当地,光买房不算,另外有些学校还要求户口在当地至少3年以上;
3、出高额赞助费。自愿赞助学校20万,有几十万砸进去,相信学校会松口,这一招对穷人不灵;
4、送礼、找关系、走后门,不是原则上就近入学吗?总有特殊情况,那就有后门可走。走这条道别怕麻烦,人托人总能找到关系的,另外还别心疼钱;
5、搞才艺培养。重点小学对多才多艺的孩子还是很感兴趣的,花大钱培养孩子琴棋书画,这条道既花钱又很苦;
6、孩子的爸是李钢,给学校打声招呼就行,爸爸是李钢的孩子毕竟不多;
7、搞共建。不知道在来凤有没有搞共建这一说,就是由家长所在的单位与重点小学搞共建,这个单位人员的孩子都可以去这所小学,搞共建嘛,单位得给学校一些赞助费,或者学校搞活动时能提供个车呀啥的,或者给学校报销点费用。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3 21:24:58
  • 来自:北京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guest8119383 发表于 2014-5-23 21:14:00 :统计了一下,想进重点小学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就近入学。按划片就近入学的规定,重点小学就在咱家附近,按政府划定的对口片区,刚好对应这所小学;
2、购买学区房。不是可以就近入学吗?咱就买学区房,把孩子户口挂在当地。注意,户口得落在当地,光买房不算,另外有些学校还要求户口在当地至少3年以上;
3、出高额赞助费。自愿赞助学校20万,有几十万砸进去,相信学校会松口,这一招对穷人不灵;
4、送礼、找关系、走后门,不是原则上就近入学吗?总有特殊情况,那就有后门可走。走这条道别怕麻烦,人托人总能找到关系的,另外还别心疼钱;
5、搞才艺培养。重点小学对多才多艺的孩子还是很感兴趣的,花大钱培养孩子琴棋书画,这条道既花钱又很苦;
6、孩子的爸是李钢,给学校打声招呼就行,爸爸是李钢的孩子毕竟不多;
7、搞共建。不知道在来凤有没有搞共建这一说,就是由家长所在的单位与重点小学搞共建,这个单位人员的孩子都可以去这所小学,搞共建嘛,单位得给学校一些赞助费,或者学校搞活动时能提供个车呀啥的,或者给学校报销点费用。
上初中好象也是就近入学吧?可以参考上面的办法。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3 21:26:55
  • 来自:北京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上高中就好办多了,有规则可循,参加中考,凭分数上,如果差几分,就交3万块钱择校费,也能上。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3 21:34:31
  • 来自:北京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上大学主要也得靠自己的硬本事,分数够录取线才行,实在不行就上一个三本吧。不过现在考大学也分几种情况,比如:
1、自招。现在好大学都有自招,通过自招的话,能在录取线下几十分录取(一般20分-60分);
2、竞赛。参加数、理、化、生、信息五门奥赛,成绩达到一定档次,可保送进入名牌大学;
3、体育特长生,有很大优惠;
4、艺术特长生,有很大优惠;
5、校长实名推荐,可百度;
6、农村专项计划,可降不少分,县市一级的高中才生均可申请。
  • 米老鼠
  • 发表于:2014/5/23 21:35:14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搞教育集中撒。。。
[此贴被米老鼠于2014-5-23 21:36:08编辑过]
  • 我爱中国
  • 发表于:2014/5/24 0:07:11
  • 来自:湖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公平,正义长存.....
  • 英姐
  • 发表于:2014/5/24 7:56:43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上学难,教育难。
来自手机版
(0)
(0)
  • 来风人家
  • 发表于:2014/5/24 12:45:40
  • 来自:广东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做父母的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了!  为什么要攀比的心加在孩子身上!那过去的孩子为什么在农村的还是出人头地!而城市的孩子只是条件好!其他的而不是好!
  • guest37578965
  • 发表于:2014/5/24 13:31:08
  • 来自:北京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楼(来风人家)的帖子
清华、北大农村生源只占10%多一点
来自手机版
(0)
(0)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5 18:32:08
  • 来自:北京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打工十几年,供出个打工仔
  • guest8119383
  • 发表于:2014/5/26 21:14:24
  • 来自:北京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转:非京籍孩子“入学难”不仅仅是北京教育的问题

最近,非京籍孩子“入学难”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那些遭遇“入学难”的非京籍孩子的家长,有的***投诉,有的诉诸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

导致非京籍孩子“入学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执行从严了。根据《2013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学童,在登记学龄人口信息后,需持在京借读证明及“五证”到居住地就近的小学联系借读。所谓“五证”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的在京暂住证、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

由于今年北京市实施了新的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北京市各区县明显加强了政策的执行力度,严格了“五证”的审核强度,不少非京籍学生因为“五证”不齐等问题面临着失学的可能。

其实,任何一项政策、法规,对于每一位寻常百姓都不可能是绝对公平。今年,北京市“幼升小”、“小升初”的政策,可以说是以“一刀切”的形式,消除了“择校”的顽疾。其结果,致使那些有些权力、有些资产、有些关系的家庭的孩子,失去了“拼爹”的优势,至少从表面上显现出教育公平化、均衡化、透明化的特点。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各种隶属关系的问题,北京市的政策也难以百分之百的做到“放之四海皆准”。同样,面对非隶属关系的学生,即非京籍学生,北京市自然也就无能为力了。

北京市的政策面向的是北京市的生源,非京籍学生的家长必然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能否改变北京市的教育“成命”呢?目前来看,比较难。一旦北京市“通融”了非京籍的孩子,那么,之前媒体所称的“最严格”的入学季岂不又成了话柄。这也是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以“强硬”态度对待非京籍孩子家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严把非京籍孩子的入学关,与北京市的整体规划以及人口控制有着一定的关系。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北京市一直试图控制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然而,在“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的舆论环境下,北京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挤、房价越来越高……北京市所能做的只能是“带着镣铐跳舞”。

在西方发达国家,房价确实发挥了控制城市人口的作用。但是,中国的房价似乎缺乏人口的调控能力,房价越长,人口越多。或许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调控,才能真正实现人口数量的调控,毕竟绝大多数人的奋斗还是为子女考虑的。

北京市此次严格“五证”的门槛,恰恰与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相吻合。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商品市场以及若干工业企业的外迁,不仅是北京市经济模式的调整,而且是北京市人口的调控。可是,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未必能遂愿地实现人口的外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手段的介入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有一种声音,称严格非京籍儿童入学是“要把低端人群和市场赶出北京。”用“赶”字有些激化矛盾之嫌,但抬高非京籍人士在京生活“门槛”的目的非常明显。实际上,非京籍人士对于北京的依赖性也没有强化到难舍难离的境地。比如,2003年“非典”的时候,非京籍人士基本上都“逃离”了京城。而今,拥堵严重、房价高企、雾霾频现等情况,也说明“京城居、大不易”。北京市必须采取一些手段控制单一城市的规模。

北京市的入学政策完全可以解读为,北京市首先保证北京市适龄儿童的均衡话、公平化、透明化入学、升学,至于非京籍孩子的入学、升学问题暂时“搁置”。那些有入学、升学需求的非京籍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有关途径进行反映。但是,如何解决非京籍孩子的入学问题,有可能寻求教育主管部门、北京市有关部门、非京籍儿童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共同进行解决。

北京市的举措,只是表明,非京籍孩子入学、升学是个大问题,而且不是北京市就能解决的大问题。
  • 农家丑小丫
  • 发表于:2014/5/26 21:21:12
  • 来自:广东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會有這事嗎?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