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黄石景区系列三:巴盐古道

  • 作者:大哈数
  • 阅读:2402
  • 回复:20
  • 发表于:2013/12/26 18:59:1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来凤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黄柏村——石桥村是川鄂古盐道的必经之地,保存有完整的古盐道10余里。川鄂古盐道起于长江边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镇,途径利川、来凤,全程300多公里,是明清时期武陵地区运输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生命线,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
    来凤从麂子峡——猴栗堡——苏家堡——官坟山,进石桥、黄柏,过野猪窝——滴水关——山王庙——土地关到咸丰。沿路绝大部分被毁,仅留存断断续续的各小段路,且好多小段路都走不通,印证了古人说的有路无人走、有衣无人穿、有屋无人住,看不出路迹,最为明显的地段是石桥村量水坝——拱桥边(后期在梦回乾隆中述说)和黄柏村大店子——古驿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三胡乡黄柏村3组——大店子上——古驿站处——十字交叉路——古盐道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条古盐道是黄石景区的古盐道路线之一,此地原是一条路巷子,也是过去来凤——咸丰的一条“大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据说此处***子,相当红火,人员也旺,骑马坐轿从这里过的人,必须下马下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大店子上歇客,挑盐过路的盐客(盐贩子)就歇这里。有时间,就从右边那条路上“八股庙”,拜“菩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古驿站的店主姓张,这是土改时留下的老房子,分给3户贫农,各自建了新房,不便拆,就再次被留下来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张氏气派大,还打着大旗,古院坝边建有桅子,桅子正中央立旗杆,被现代人改立电杆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大户人家不孬,当时到当地也搞惩恶扬善,还立“和团公议”禁令碑。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经过叶部长细辨认为以下字样:“为事先防……凡地方……严于分别惩处,绝不姑息。计开禁令于左:一、禁止盗伐桐茶及漆倍各色……一、禁止五谷杂粮不准六畜践踏……一、禁止开教票强贴膏药……一、禁止强奸妇女以及乱伦……一、禁止造谣肇事或酗酒滋事……一、禁止毒河以恤物命……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古令碑立于民国十年二月,即1921年2月,这里不会是中国共产党的联络点吧,时间那么巧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个交叉路,横向通往黄柏村2组,沿路有“诰封”古墓,也是去杨梅古寨的步游路。山里大哥一直将黄石景区说要更名为杨梅古寨,下期我们就去杨梅古寨玩玩。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作者:阿塔峡
  • 发表于:2013/12/26 20:11:55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个是历史久远的见证。
  • 作者:散毛土司
  • 发表于:2013/12/26 20:14:46
  • 来自:北京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村子里以前挑过盐的老ler哈找不找得倒个把两个?
  • 作者:散毛土司
  • 发表于:2013/12/26 20:17:58
  • 来自:北京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村子办酒席,如果哪位大厨把菜做咸了,有人就会高声打趣:“你今天是不是打死挑盐的了!”这个话相信很多人没听到讲过了。
  • 作者:散毛土司
  • 发表于:2013/12/26 20:23:30
  • 来自:北京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衰草枯杨,曾是歌舞场!
  • 楼主 作者:大哈数
  • 发表于:2013/12/26 20:44:02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常听到有人骂:XX盐贩子luan ri的。后有一群看牛伢到山上放牛,都自取一个外号,有个看牛伢自以为聪明,取外号叫“盐贩子”,想听到有人骂人,他好占便宜。谁知下午赶牛回家时,被另一个看牛伢倒骂了,另一看牛伢用条子猛抽牛屁股:你个“盐贩子”luan ri的,快点走、快点走......,第二天,自取“盐贩子”那伢,再也不当外号“盐贩子”了。
  • 作者:烟波醉隐
  • 发表于:2013/12/26 20:47:36
  • 来自:广东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作者:散毛土司
  • 发表于:2013/12/26 20:56:20
  • 来自:北京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碑可能是传说中的乡约,关于乡约,《白鹿原》里有描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作者:散毛土司
  • 发表于:2013/12/26 21:04:45
  • 来自:北京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网上搜了搜,这是白鹿原的乡约:

一、德业相劝
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治其身能修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御童仆能敬 长上能睦亲邻能择交游能守廉洁能广施惠能受寄托能救患难能规过失能为人谋 事能为众集事能解斗争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能居官举职凡有一善为众所推者皆 书于籍以为善行。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予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结朋友教后生 御憧仆至于读书治田营家济物好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皆可为之非此之类皆为无益。 
二、过失相规 
犯义之过六:一曰酗酒斗讼二曰行止喻违三曰行不恭逊四曰言不忠信五曰 造谣诬毁六日营私太甚。犯约之过四:一曰德业不相劝二曰过失不相规三曰礼 偕不相成四日患难不相恤。不修之过五:一曰交非其人所交不限士庶但凶恶及 游情无形众所不齿者若与之朝夕游从则为交非其人若不得已暂在还者非二曰游 戏怠情游谓无故出入及谒见人止多闲适者戏笑无度及意在侵侮或驰马击鞠之类 怠惰谓不修事业及家事不治门庭不洁者三曰动作无仪进退疏野及不恭者不当言 而言当言而不言者衣冠太饰及全不完整者不衣冠而入街市者四曰临事不恪主事 废妄期会后时临事怠慢者五曰用度不节不计家之有无过为侈费者不能安贫而非 道营求者以上不修之过每犯皆书于籍三犯则行罚。
  • 楼主 作者:大哈数
  • 发表于:2013/12/26 21:39:46
  • 来自:湖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个地主还大兴水利,之前他联合另一个地主在黄柏村响水洞修渠道,搞灌溉。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左边是去灌溉大店子上的田(黄柏村3、4组),右边是灌溉平地的田(黄柏村2组)。大店子上的地主比平地的地主势力大,所以在分水的时候,左边的堰口留得大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个渠道有价值,被黄柏村拿入一事一议项目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楼主 作者:大哈数
  • 发表于:2013/12/26 21:45:41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散毛土司)的帖子

土司文化底蕴深厚,向土司学习!
  • 楼主 作者:大哈数
  • 发表于:2013/12/26 21:46:46
  • 来自:湖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散毛土司)的帖子

土司文化底蕴深厚,向土司学习!
  • 作者:005
  • 发表于:2013/12/27 8:53:23
  • 来自:湖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悲伤染指流年,寂寞演绎逝华,仅此而已!!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活着就是幸福!
  • 作者:怡情山水
  • 发表于:2013/12/27 14:45:33
  • 来自:湖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作者:淡淡清晨
  • 发表于:2013/12/27 22:09:08
  • 来自:湖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汗水凝成了“锅巴盐”,“锅巴盐”铺成的“求生路”。
  • 作者:散毛土司
  • 发表于:2013/12/27 22:36:49
  • 来自:北京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村一般去云阳或常德挑盐,很多人死在挑盐路上,不得不请赶尸人将尸体赶回家。
  • 作者:棋子
  • 发表于:2013/12/28 0:08:37
  • 来自:湖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了!
天道酬勤
  • 作者:金声
  • 发表于:2013/12/28 10:27:49
  • 来自:湖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作者:凤凰眼
  • 发表于:2013/12/28 15:51:12
  • 来自:湖北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作者:子非鱼
  • 发表于:2013/12/29 19:38:28
  • 来自:湖北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到哪手机都能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