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读《2万人花钱“发表”论文的背后》之后所想到的

  • 斜阳依山
楼主回复
  • 阅读:1922
  • 回复:8
  • 发表于:2012/6/11 10:40:50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来凤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读《2万人花钱“发表”论文的背后》之后所想到的

彭文前

 



    《恩施日报》201141日第7版登载了《2万人花钱“发表”论文的背后》一文(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笔者读后,很有一些感想,如此择说如下:

 

    文中说:“……这个‘论文’公司在一些中央级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宣称‘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主要职能是方便作者晋升……’等。”这些中央级大报都能刊登的广告,下面的作者们有谁还认为是假的?由此看来,还是可观的广告费惹的祸。如果刊登这些广告的编辑们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刊登前到出版处去看看,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去核实核实,就不会为非法出版团伙开绿灯的,就不会被广告费这一“鱼饵”而上钩的。

 

     文中又说:“‘虽然目前20余种假报刊已被查封,但暴露的问题远远超出案件本身。’办案人员坦言,大部分否认投过稿件、汇过钱,对办案人员闭门不见甚至恶语相加,取证比较困难。这些论文投稿者的心态折射了什么?”为什么“大部分否认投过稿件、汇过钱,对办案人员闭门不见甚至恶语相加”?主要是晋升职称在作祟,晋升不了职称,不仅工资吃亏,就是人格上也觉得低人一等,一旦有“论文”发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不仅如此,投稿者还会认为这样,自己的“能力”就“提高”了,与有真才实学的同行的能力“悬殊”也就“缩短”,甚至彼此彼此了。所以就把眼光看远点,走走捷径,花几百块钱的版面赞助费,职称晋升之后工资上涨了,还愁换不回来那几百块钱吗?两相比较,这是划得来的,何苦而不为呢?所以。投稿者被骗也就心甘情愿,至于“论文”质量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只要能为晋升职称起用就行了,哪里管那么多呢?

 

    其实,联系现实生活来想想,受骗者不仅仅是那些投稿者,连各级政府的领导们也都是受骗者。这,古往今来,莫不如是。比如:年度考核,评优表模等,只要基层领导造册上报就是了。古语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套用一句:欲授之誉,何患无绩?!有位校长曾经在会上说这样一句话:“表彰是一种需要,没有被表彰的不一定比被表彰的差,甚至还好些。”感谢这位校长一语破的。你需要晋升职称,就给你一个表彰或年度“优秀”,够不够得上,千票万票不如关键的一票,红印章一盖,不优秀也就是优秀!殊不知,这样抓管理,凡正直者都是不佩服的甚至是很反感的——当然,这反感也没有用(并非尽然),上级领导要维护基层领导的威信或形象啊!如果群众意见很大,一般都是将其调动一下就了事。现在,有的地方群众与领导的关系为什么远不如以前那样密切?这实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笔者有一位远方同仁(陕西赵某),曾经在书信中对我说:“人世间的事是复杂的,正如评优表模一样,得‘优’者‘模’者恰好是很差的或一般的,最优秀的反而评不上。现在的情况是,有人缘的不一定就有人品,有人品的就不一定有人缘,而人格更是如此。一些好讲人格的往往碰壁。有背景的,又擅长‘灰色技能’的,往往前途亨通。所以,一个人只要活得充实,无身外之物,又有何妨?”联系自己的经历来想想,这还真让他说对了呀。

 

    本来,上级领导划定指标,在基层评选优秀或劳模什么的,是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学先进,从而把单位的工作搞得更好。这一初衷肯定是好的,无可厚非的,但由于基层领导的思想素质(也包括文化素质)有问题,欺下瞒上,久而久之,上级领导也就在被瞒中受骗了。不过,替基层领导一想,也是很有难处的,即如果正儿八经地按既定的比较客观的制度来考核评价下属,真正够得上优秀的不会受冤屈,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够得上优秀的评上了优秀是理所当然的,就不会在“感恩”上作文章;而时间久了,不够格当优秀的确因职称的需要,不得已委屈自己去向领导索要优秀什么的,这也怪可怜的,因此领导又只好慈悲为怀而满足了索求者。这样一来,够格当优秀的又只好受冤屈了,心胸宽阔的倒还没有什么影响,心胸狭窄的则只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泄不满,这哪里有利于事业的进步呢?没办法,领导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呀,再说,觊觎者还容易“感恩”呢。至于是亲戚关系的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人世间的事是复杂的,所以,逃亡17年的杀人嫌疑犯当上国企副总,12岁的王丽亚就当上了药剂师,要不是重庆“打黑”,花钱买当全国人大代表的富翁还将继续荣耀下去的……

 

    还是党中央英明,所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要求全党上下各级领导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规律,抓好廉政建设,以促使各行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可是,有些基层领导懒于探索研究,只是口头上打着“科学发展”和“创新管理”的旗帜,实际上却与科学发展不沾边,视廉政建设为儿戏等,致使干群关系僵化,工作效益不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人制度不健全所致。从政者这里呆不下去了,换个地方就是了,再呆不住了,又换个地方。就这样,这里几年,那里几年,如果碰上“贵人”,还将平步青云呢。群众怨声载道又有什么用?

 

    这样的事见得多了,自然也就觉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但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看,这还是小事吗?!

 

 

 

 

 
论坛核心版主论坛核心版主
  • 发表于:2012/6/11 15:20:33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恒诺电气
  • 发表于:2012/6/12 14:46:50
  • 来自:广东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光论“文”是不行的,必要的时候还得论“武”、……
  • xukong
  • 发表于:2012/6/12 15:11:48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一针见血的回答!
  • xukong
  • 发表于:2012/7/13 13:40:08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愈演愈盛:

人世间的事是复杂的,正如评优表模一样,得‘优’者‘模’者恰好是很差的或一般的,最优秀的反而评不上。现在的情况是,有人缘的不一定就有人品,有人品的就不一定有人缘,而人格更是如此。一些好讲人格的往往碰壁。有背景的,又擅长‘灰色技能’的,往往前途亨通……
  • 小小鸟
  • 发表于:2012/7/13 15:07:13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也就发发牢骚而已。。
  • 满江红
  • 发表于:2012/7/13 15:25:32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残酷的社会现实。顶层制度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 吱嘎多
  • 发表于:2012/7/13 16:55:06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些好讲人格的往往碰壁。有背景的,又擅长‘灰色技能’的,往往前途亨通……

仅仅是个人前途好些
人格,尊严,幸福指数,个性,文化品格,人生重量,后代福祉,这些东西,那些走歪道的人不一定都能得高分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