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来凤党史人物(1)

  • 李白之兄
楼主回复
  • 阅读:20492
  • 回复:1
  • 发表于:2023/11/26 14:02:1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来凤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来凤党史人物(1)

       湖北省来凤县作为全国老区县市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凤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来凤历史上留下了名垂青史的篇章,也涌现了一批舍身忘我、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老区振兴,笔者参考《中国共产党来凤历史(第一卷)》《来凤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图书资料,现将与来凤有关的党史人物,记述介绍如下,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怀念。

张昌岐

       张昌岐(1900—1927.8),字飞熊,号凤楼,又名任侠,苗族,出生在来凤县土堡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父亲张睛峰,为人敦厚厉学,考秀才未第,在家以教书为业,维持生计。他受聘于私塾,诲人不倦,严于治教,人称“张大先生”。叔父名玉卿,也是未第秀才,擅长诗文。张昌岐兄妹六人,他排行老二。这个书香世家,知书识理,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俭持家,颇受乡邻敬重。
张昌岐从小受到父亲、叔父的严格教育,幼年就养成了倔强的性格,有正义感,爱憎分明,乐于助人。他勤奋好学,刻苦自励。待人襟怀磊落,彬彬有礼,深得乡亲的喜爱、师长的好评。他才思敏捷,善作诗词,一生作诗词有300余首,惜多遗失。其诗豪迈洒脱,不尚雕琢。他为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曾赋诗一首:“春来最是好风光,人境结庐乐未央;闲依柴门纵目望,黄云十里菜花香。”
       1918年,靖国军驻扎来凤。章太炎奉广东大元帅府之命到川、鄂边境进行革命活动,发动军队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章太炎(《来凤县志》作“柏文蔚”)到达来凤后,游览风景秀丽的麂子峡时,触景生情,曾手书“思远”二字,悬匾于飞来阁,意指来凤偏僻闭塞,民智不开,思想狭隘,勉励来凤有志之士,走出偏僻小天地,开阔眼界,广开思路。年仅18岁的张昌岐,看后受到启发,常以“思远”二字激励自己,并在自家门上写下一副对联:“知多世事胸襟阔,识透人情眼界宽。”
       1922年,张昌岐在张氏宗祠的资助下,离家赴武汉求学。他先考入董必武主办的武汉中学,旋即转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董必武、陈潭秋等在该校任教,常对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使张昌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进步刊物,联络同志,关心时事,积极参加武汉的学生运动,广泛接触社会,不断接受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23年暑假,张昌岐回到来凤,用新的思想观点观察社会,看到封建的遗老遗少顽固地把持着文化教育阵地,对青少年大肆宣扬忠孝节义封建礼教,灌输封建道德、封建文化,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得像一潭死水。张昌岐义愤填膺,举起新文化的旗帜,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城内一个封建顽固的清末秀才李瀚香的塾馆上书写了字谜诗一首:“二十三省雨潇潇,十八相交情倍豪;多劝西蜀山峡水,莫为东吴一流交。”诗的谜底是:“满校浊渥”。意指塾馆内充满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气息,有力地嘲笑和鞭挞了来凤的封建文化卫道士,给来凤青少年以极大的鼓励和启迪。他向各族青少年介绍了全国革命形势,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思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张昌岐的宣传活动,在来凤人民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来凤有志青年纷纷负笈赴武汉等地求学。
       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张昌岐在董必武等同志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924年冬,在国共合作的浪潮中,张昌岐参加了中国国民党。1925年夏,他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25年暑假,张昌岐回到家乡,经多方努力,在土堡张光合家办起了第一所少数民族农民夜校,吸收了30余名穷苦孩子念书。他与进步青年罗乾元一起自编教材自任教,教学生读书识字,给学生讲革命故事,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如:“来来来,来读书;不读书,不识字,苦一世;做工人要读书,读书人要做工;积沙可成塔,积石可成山;为了生产布和谷,工农吃尽许多苦;没有工人和农民,哪有布和谷?”等等。教材内容浅显,好读易记,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深受学生欢迎。有些农民也纷纷要求跟读,学习文化。张昌岐还用革命道理启发民众,在农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有些后来成了大革命运动的骨干。
       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开始。此时,返校学习的张昌岐,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接受任务,走上街头,深入工厂,宣传北伐,鼓动民众,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磨练了才干。
1926年7月,张昌岐在湖北省立师范毕业。随后,他受共产党组织的派遣,带着一批宣传材料,与共产党员刘岳生一道回到来凤。他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兼县教育局长的身份深入农村,了解社情,为开展革命活动作准备。(待续)
循道而行,顺其自然。
  • 绿绿野草
  • 发表于:2024/1/8 12:33:28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