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来凤县宗教

来凤县宗教

关键词:来凤县宗教,佛教,道教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来凤百姓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f.ccoo.cn
  • 感谢 laif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12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本县宗教以佛教较为突出。解放前,寺庙之多,僧尼之众,为他县少有。解放后,党和政府保护宗教信自由。但由于唯物主义的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不少僧尼自愿还俗,多数僧尼年老病故,佛教所剩无几。本县会社组织多而且杂,常给社会酿成种种祸端。解放前夕,仅汉流帮会就有会众 13000多人解放后,将那些与人民为敌的反动会道门进行取缔,其它一些富有迷信色彩的会社组织,也随着它赖以生的社会背景的消亡而自行消亡。
一、佛教
  佛教传入来风较早。本县仙佛寺摩崖造像,据传为东晋咸康元年所刻 (一说为五代咸康)。千百年来,一直是鄂、川、湘、黔边区香火旺盛的佛教胜地。解放前,来凤佛教盛行。据1938年县长陈恒儒统计,当时全县有大小寺庙176所,女尼达250余人。1913年,曾成立施鹤七县佛教支部,后因兵焚匪祸停止活动。19416月,重新成立“中国佛教会湖北省施鹤七县佛教联合分会筹备会”,会址初设咸丰忠堡方广寺,9月迁本县近凤山大观寺。后因未获省民政厅批准,明令取缔。1945lO月再次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湖北省来凤县分会”,次年改称支会,以僧本忍为理事。当时为巩固组织,壮大声势,聘县参议会议长黄旗若为名誉理事长,县党部书记长周伯涵为理事,城区镇民代表会主席徐厚德为监事。解放后,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仙佛寺、近凤山大观寺、老虎洞飞来阁和东和平街清云寺等寺庙继续由僧尼主持。大观寺当家僧宏愿,1959年参加湖北省佛教界第一届代表大会,当选为湖北省佛教协台理事。“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寺庙均被拆毁,佛教徒失去了活动场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保护台法的正常宗教活动,调动神职人员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统一服务。但由于有的僧尼早已自愿还俗,多数因年老病故,且解放以来再无一人削发出家,到1985年,全县仅剩7人。有3人住在仙佛寺的临时简易房管理寺庙,实行自传、自治、自养。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在仙佛寺举行重大宗教活动,前来烧香拜佛者甚众。在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县委统战部对这些老弱多病的僧尼,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费25元,并包医包药,使她们安度晚年。
二、道教
  解放前,本县道观不多,道教徒也很少。据1940年调查,全县有道士24人,从事做斋、打醮等法事。解放后,道士均已自动从事其他职业。仅有少数假冒道士的巫师、马脚,在偏僻农村偷偷摸摸从事一些破石、打胎、捞油锅、上刀梯、降童子等巫术,以给人治病、辨盗、驱鬼、禁怪为名,诈取钱财。
三、天主教
  1936年,比利时传教士神职司铎向道珍,带领3名中国籍天主教徒来本县传教,在牛车坪购民舍一栋为教堂,前后共收入教信徒44人,其中男23人,女21人,有24人正式受洗,4人受过坚振礼。:1938年:向道珍离开来凤后,由中国籍神甫罗亦超主管教堂。教堂曾办过一所教会学校,只十余名学生,因无经费,两年后停办。抗战胜利后,神职人员离县,天主教在本县亦自行消失。另外,1946年,龙山福音堂基督教徒陈子富曾来本县沙坨传教,收教徒2名。解放后,陈继续在沙坨、大沟等地传教,发展教徒29名,因该教在本县无群众基础,基本无活动。现已自行消亡。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8-6262366 传真: 邮箱:lfbxw0718#163.com
地址:来凤县翔凤镇凤翔大道103号三楼 邮编:445700
Copyright © 2004-2024 来凤县百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