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来凤县自然

来凤县自然

关键词:来凤县自然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来凤百姓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f.ccoo.cn
  • 感谢 laif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9759

    已有7网友参与纠错

 地 质

我县发现并识别的古生物化石有:三叶虫、直角石,菊石、燕石等海生无脊椎动物。说明本县在寒武纪、奥陶纪时,处于海水淹没状态。以后由于地壳的变化,慢慢上升成陆地。到三叠纪晚期(距今约二亿年)才完全脱离海浸。
  我县地处鄂西四大断裂带之一的宣恩椒园至咸丰断裂带南缘的蠕动区,曾受 1856年咸丰小南海地震的影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隆起带的一部分,地层出露较全面,且多为沉积岩,广泛出露的为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类,以三叠纪太冶灰岩为主。按岩石中含硅质岩的比例及成土的性状分为:石灰岩、硅质获岩、燧石灰岩、紫红色瘤状灰岩、泥灰岩五种。局部斯陷盆地,沉积有第三纪红色砂质岩系。地貌受中生代燕山运动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盖层褶皱。由于境内石灰岩广泛分布,灰岩质地较纯,在暖湿气候条件下,发育了较完善的咯斯特地貌,溶洞、落蚀洼地、伏流,盲谷等普遍存在。

地 貌

 全境南北狭长,北半部东西稍宽,南半部东西扁窄,呈栎树叶形。西部和西北部多山。武馥山系余脉,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地形错综复杂,高山丘睦,交替连绵,两山之间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坝和梯田,河流沟溪,纵横交织,东北和东南部沿酉水河岸,盆地较多,甚为平畈,为丘陵地带,属酉水河上游河谷盆地。其地势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为喀斯特高原和中山,山体雄伟,山顶平缓,大致有齐一的峰顶线,显示原来的高原面。由于高原地面长期经受漉水的切断,河谷均成深峡,多急流瀑布。地层局部陷落处及河间开阔处,形成盆地,盆地开阔,溪谷深峻,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具有发展山区商品经济的强大自然优势。本县一般海拔 (黄海)680.00米,县城海拔458.25米,最高海拔是大河区天山坪的大尖山,为1621.30米,最低海拔是百福司镇的鸡笼滩,为339.90米。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平坝地区,分布在东南部和一些河流沿岸,有148.8万亩,占总面积的73.6%,海拔80l—1200米的高山地区,多在西北和西南部,有49.7万亩,占总面积的24.6%,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在县境西部,与咸丰、四川酉阳交界的白岩山,天山坪一带山地,有36万亩,占总面积的l.8%。
(一)山脉
   我县山脉属武陵山系,武陵山分支自贵州北出,经川、湘间入湖北,分为二支。南支自四川酉阳北出,入来凤县境。又分二支,一支自西南至西北绵亘于大河、旧司、革勒、三胡与咸丰县之间,另一支自西南至东北经百福司镇、漫水、绿水、接龙桥入宣思县境,呈钳形走向。
  西部山脉挖断山以西,自南向西南再东北伸延。自南至北主要山峰有:八股界、笔架山、捌殷梁、猫头山、毛头山、老鹰山、马道梁、芭茅山、孤独山、狮子梁、白岩山、天山坪、山羊坨、人面山、两口老、茶林坡、道坨、一把伞、雷公顶、大梁山、鹰咀岩、摩天岭,笔梁山、刮子山、铁甲寨、大尖山、老哇山、天窑界、庙粱、黑山、文家山、关头粱上、岩人粱、油茶坨、梅子垭口、马鞍山、官坟山、垮山、关峰岭。
(二)山口
  来凤境内山口计40个。接龙桥区有凉风坳。绿水区有大堰坳,土地坳。漫水区有堰塘岔、破岩口、手爬岩、土地坳、杉术坳、卡坳、强盗坳、红椿坳、姜家坳。百福司镇有四川坳、大垭口,沙子坳、曾家坳、梅子坳,智勇关。三胡区有岩垭口、杨家坳,老鸦关。革勒车区有大梅子垭,滴水关、凉垭口、龙家垭、分水岭、大马家坳、小马家坳、麻栗坳。高洞区有分水岭、油坊坳,术场坳。旧司区有邬家坳,王家坳、束家坳。大河区有土地垭,东岭坳、卡子上、猴栗坳、苏麻坳,彭家垭口,梅子坳、蒲西坳、小红口、大红口、红口。
(三)峡谷
  县内群山起伏,呈不规则的弧形走向,河水纵横其间,深山峡谷较多。主要有。任家沟、翻山沟、猫猫沟,风岩沟、黄洋沟、苏家沟、木场沟,蔡家沟、猪圈孔沟、店场沟、油槽沟、自生桥、大路沟,徐家淘、茶园沟等。
(四)溶洞
  由于境内山脉受河流的冲届 4和土层岩石间小泉水的流穿,形成无数大小溶洞。这些洞穴绝大多数分布在山间、河谷。其特点,石质山洞较多,结质坚固,洞容阔壮,水源丰富。来凤至百福司公路沿线上有岩风洞、仙人洞、老峡硝洞,茅冈洞、倒天洞,红岩洞、穿洞、鼎雌洞、婆婆洞、甑子洞,月亮洞、大洞、卯洞、风洞等。来凤至大河公路沿线上有。甘仁洞、化香林岩洞、刺猪洞、大洞、狮子洞、三眼洞、硝洞、茶园洞、糖厂耐、黎家洞等。三胡至忠堡和至革勒车公路沿线上有:九窝峰、千洞、猴子洞、猫猫洞、钢锣洞、坛子洞、龙柱洞等。

气 候

一、气候特征
  我县气候由于受非地带性的影响,形成了与平原湖区不同的立体气候带。低山平坝,海拔 800米以下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二高山,海拔800—1200米,类似南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高山,海拔≥1200米,类似南温带(暖温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低丘平坝、河谷地区受季风影响比较明显,四季分明,春长于秋,夏长于冬,冬季可达3—4个月。二高山地区,季节较明显,春迟秋早,秋“寒露风'明显。高山地区,夏短冬长,冬季长迭5个月。 
  地形对季节的影响明显,高山与平坝季节相差两个月。阳春三月,境内可出现“山下桃花山上雪”的自然景观。艳阳九月的平坝河谷,有如阳春三月 (俗称十月小阳春)。而地处高山秋寒来得早,寒气袭人。形成迥然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降水随高度递增。多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暴雨)产生。夏季热雷雨多沿主山脉和盛行风向移动。谚云:“龙山下雨,来凤晒谷,贵帽山雨跑不到屋,三尖山雨吓得哭”。“来凤地皮薄,雨在团转落,河里涨大水,田里干起壳”。 
  主要农业气候特点是;光照偏弱,光合潜力大。气候温和,严寒期短。热量资源适宜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作物及亚热带常绿喜温林术的种植。是亚热带常绿树种经济林术,如柑桔、油桐和喜温水生鱼类的良好越冬环境。光、热、水气候资源匹配,既同期又协调,而且年际、月际之间各气候要素的相对变率都小。特别是 4—9月,作物活跃生产期的变率更小,具有气候资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春秋阴雨多,光照少,冷空气频次高,持续长,对春季水稻育秧和秋季双季晚稻,迟玉米安全齐穗的威胁甚大。雾多湿重,夏秋有早,对二高山经济林木,茶,桑、药材生产有利。 
二、气候要素
1、日照 
  我县夏季太用高度角最高,约 84°;冬季太阳高度角最低,约27°。夏至日可照射时数15.4小时,冬至日可照时数为10.2小时。县城全年可照时数为4425.9小时。由于山脉和云雾、雨日的影响,日照时数偏少。年太阳辐射为86.8—93.7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161.5—1445.O小时。县城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234.9小时。基本能满足亚热带喜温作物的生态指标要求。年日照百分率为27—33%。年生理有效辐射为40.8—44.3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各月太阳总辐射以12月为最少,其变化幅度3.67—4.36千卡/平方厘米。7月太阳总辐射最多,为11.40—11.27千卡/平方厘米。植物生理有效辐射以高山为最多,全年可达42千卡/平方厘米,低山次之,在41—44千卡/平方厘米之间,二高山为最少,只4O.8千卡/平方厘米。一般是低山随地形开阔度增大而增大,高山随高度递增。 
   县城年日照相对变率为 9.07%;以8月为最小,月相对变率为16.9%,7月次之,为19.8%,12月最大,为42.6%。元月次之,为33.8%。作物活跃生长期日照相对变率多年平均为23.1%。
2、气温
  我县经纬度南北、东西都相整不到一度。由于非地带性的差异所致,热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县境内平均气温在 10~17.0℃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7~-15℃之间。全县气温垂直差异,随海拔升高递减。平均每上升一百米,温度下降0.51~0.57℃.年垂直递减率为0.545℃/100米。春季为0.54℃/100米。夏季为0.56℃/100米。秋季为0.51℃,100米。冬季为0.57℃/100米。 
  我县旬平均气温以元月中旬最低, 7月下旬最高。年平均气温相对变率为1.82%。7月份平均气温相对变率最小,为0.03%,2月份平均气温相对塑率最大,为25.2%。气温日较差,随高度递减。高山日较差小,二高山次之,低山,丘陵最大。低山最热月(7月)最高气温可达39~40℃,二高山为35—38℃,高山为32--35℃低山最冷月(1月)最低气温为-7—-9 ℃,二高山为-10—-13℃,高山为-13—-15℃。我县低山、丘陵地区90%年份极端气温在-5.0℃以上。无霜期长达280~293天,最长为334天,最短为244天。平均初霜日随海拔增高而提前,平均高度上升l00米,初霜日提前4天左右,终霜日推迟3天左右,无霜期相应缩短7天。
3、降水
   我县自然降水资源充沛,年降水量为 1300~1900毫米。年降水相对变率为12%。干燥度为0.67(湿润型)。大陆度为56.08(属大陆性)。自然降水的保证率,可以满足多种作物对水份的要求。县城年降水80%保证率为1181.3~1488.5毫米。
   我县自然降水的季节分配受季风环流的制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降水量81.6毫米,占全年的6%。春季,降水量增多为41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30%。4—5月,低温春雨频次较高。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梅雨期”,多年平均为37天,最长年份为43天,最短年份为20天。梅雨期降水集中,日照少,多云风小,多连续性降水和大到暴雨。梅雨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6.4毫米。“盛梅年”雨量可达500—600毫米。“空梅年”雨量仅有80—12O毫米。“早梅年”在5月下旬进入“梅雨期”,个别年景还有两度梅雨,俗称“二度梅”。夏旱多在出梅前的最后一场暴雨或较大的降水之后,出现时段大都在7月上旬末—7月中旬。秋季降水为294.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21%。
   县城降水变率在全省是一个低值区,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年降水相对变率为 12%。月变率,7、8月最大,分别为47%、51%。2、4、5月最小,分别为37%、34%和26%。我县秋冬( 9—2月)干燥度为0.9~l.2,属干季。春夏(3—8月)干燥度为0.47~0.77,属湿季。近30年来,24小时内最大降水量250毫米(城郊陡坎寺)。十分钟内最大降水量28毫米,一小时内最大降水量90.8毫米。月最多降水量500—1000毫米,占全年的二分之一以上。1983年6月7日至7月14日,县城降水量达600毫米。雷暴在全年各月均可发生,多年年平均雷暴日 59.8个。最多年77个,最少年43个。 我县降雪期,低山平坝平均初雪日为12月13日,平均终雪日为3月2日,初终间为80天。二高山地区平均初雪日为12月4日,平均终雪日为3月6日,持续期约93天。高山地区平均初雪日为n月2日,平均终雪日为4月5日,持续。120天至160天。低山最早初雪日为11月12日,最迟为1月23日。终雪日最早为2月7日,最迟为4月2日(1972年)。低山冬季积雪次数不多,积雪时间也不长,平均每年积雪日5天.最大积雪深度14厘米(1972年2月7日)。二高山积雪日数比平坝多4至5天,最大积蓦深度约30~40厘米。高山积雪日数在15至60天不等,最大积雪深度可达70厘米。平坝低山地区平均初结冰日为12月17日。最早为11月15日,最晚为2月26日。随着海拔高度增高,初冰日在二高山、高山地区相应地提前,终结冰日相应推迟,前后相差40至50天。
4.蒸发
   县城年蒸发量 1060.8毫米。比年降水量少343.7毫米。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的蒸发量小于40毫米,3月和11月在40~70毫米之间,5月一9月的蒸发量均在100毫米以上,7月、8月的蒸发量最大,在1600—2100毫米之间。由于7、8月降水变率大、气温高、日照多、蒸发大,降水与蒸发差为-45毫米,易出现伏早、秋早或伏秋连早。隆冬季节也是蒸发量太于降水量,故冬旱也时有发生。
5.湿度及雾
   低山、平坝每年平均雾日有 41个,几乎每月都有雾出现。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雾的出现频率最大,平均每月有4至9个雾日。最多月可出现15个雾日。年平均水气压为16.2毫巴,年最大水气压为40.5毫巴,最小水气压为l.5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最小相对湿度为3%。
6.风 
   我县终年风力微弱,静风频率占垒年的 62%。风向多为西南风。各月平均风速均小于10米/秒,多年平均风速为0.7米/秒。除盛夏季节短时雷雨大风外,基本无大风出现。1977年8月1日,来凤气象站测得雷雨大风为20.0米/秒。大凤产生的机率小,年平均为1.4次,集中在5—8月。10月一次年3月无大风出现。 
7.地温 
   县城多年年平均地面温度为 17.9℃,比气温多年平均高2℃。县城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5 O℃,出现在1972年8月19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一IO.8℃,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县城浅耕作层地中,5—10厘米深多年平均为17 7℃,15—20厘米深多年平均为17.8℃

物 候

侯鸟、昆虫家燕始见日为 3月5日至12日,绝见日为10月1日至11月15日。青蛙始见日为3月13日至23日,绝见日为12月5日至8日。蚱蝉(知了)始见日为6月15日至7月15日,绝见日为9月5日至28日。
   卉序正月,水仙花。二月,迎春花、杏花。三月,桃、李、梨花。四月,杜鹃花、蔷薇花、牡丹花、芍药花、玫瑰花。五月,龙船花。六月,石榴花、荷花。七月,牵牛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荚蓉花。十一月,油荣花、枇杷花。十二月,腊梅花。
  木本植物物候 刺槐芽开放期为3月19日至30日,展叶期为3月21日至4月10日,开花期为4月25日至5月9日,种籽成熟期为7月20日至26日,秋叶变色期为10月1日至11月7日,落叶期为10月15日至11月25日。垂梆芽开放期为2月6置至20日,展叶期为2月20日至3月10日,开花期为3月15日至30日,秋叶变色期为1月20日至12月20日,落叶期为l1月26日至12月26日。楝树芽开放期为3月19日至4月3日,展叶期为4月5日至19日,开花期为5月5日至25日,种籽成熟期为l1月15日至27日,秋叶变色期为9月25日至11月5日,落叶期为10月15日至11月15日。
匹、农业气候分区
按照我县的地形、地貌,全县农业气候可分为I、Ⅱ、Ⅲ区。
  I区:包括接龙桥区的飞机,土堡、活水、红花和漫水区沿酉水河流域的兴隆、漫水、洗车、鱼塘、三坝及百福司镇的忠诚、月亮一带。平均海拔500米以下。本区气候温暖,严寒期短,最低气温≤-3.0℃的频率为32%(即3年一遇),≤-5.0℃的频率为5%(即20年一遇),而≤-7.0频率1%(即百年一遇)。光、热、水气候资源既同期又协调,年、月相对变率小,特别是作物活跃生长期的变率更小,具有稳定性、可靠性。本区农作物在热量方面一年三熟稍紧,一年二熟有余。宜两年五熟。在沙坨、飞机,活水、土堡.红花、新峡等乡,可以种植油稻稻,麦稻稻。在水产养殖方面,自然降水充沛,冬暖夏凉,适合温水性鱼类。可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推广稻田养鱼,以鱼促稻,鱼稻共生,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本区的主要农业气候灾害是春秋低温阴雨,汛期涝灾、伏旱等。春季低温阴雨,每年3~4次,过程长达9天,最长为25天(1958年),造成严重的渍涝。春季阴雨寡照,气候型病害指标达75.7,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年年发病率高的气候原因之一。洪涝年年都有。但频次和强度不同,多年平均为1.2次/年。盛夏7月频次最高为0.5次/年。24小时内雨量可达250~300毫米。对本区酉水河沿岸的农田破坏性极大。每年“梅雨”结束后,7月中旬至8月中旬都有一段晴旱步雨时段,对中稻中熟品种威胁最大,形成“卡脖子”早。秋寒早,对本区三季晚稻安全齐穗不利。气温≤20℃多年平均为9月20日,最早为9月3日。80%的保证率为9月11日。气温≤22℃多年平均为9月1日,最早为9月儿日,最迟为9月26日,而80%的保证率为9月8日。因此,在晚稻品种的组合方面,必须选用早熟品种。
  Ⅱ区:包括甘溪、大沟乡和三胡,旧司、太河区部分厦绿水区部分。平均海拔在500—800米之间。水平气候差异与I区差别不大,但在本区内的垂直气候差异明显,为过渡模糊区。本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39℃,年极端最低气温在-8—-13℃。年≥0℃活动积温80%保证率为5000—5400℃,年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165—1235小时,年总辐射量为87—8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为250—269天。生长季节为8 5—9个月。年降水量虽比I区多200毫米,但由于土壤结构差,坡度稍大,不宜蓄水保水,抗旱能力较差,是易涝易旱地区之一。本区熟制旱地一年三熟,水田一年两熟,品种宜中迟。区内低山、丘陵气候有利于桑、茶、烟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生长。革勒车的生漆产地具有类似“坝漆”的气候生态环境。区内山地面积较大,宜营造经济林术,一些塘堰水库可养殖水产鱼类。本区自然灾害基本同I区所述,尤其应注意秋寒,对种植面积较大的红苕,气温<15℃停止生长,<12℃收获后不能安全越冬。因此地处海拔800米地区必须在立冬前抢晴挖回苕种。而对玉米的成熟,必须安排在10月15日前成熟,过迟就难于成熟。 
  Ⅲ区:包括三胡区朱家坳、革勒车区西部,旧司都司界,大河观音桥、牡丹,百福司镇肖家坝一线西及绿水区的五台乡。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气候温凉湿润,生长期为7—8.5个月。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214℃,年最高气温在35—38℃,年最低气温在-13—-15℃。年≥0℃活动积温80%,保证率为4640--5000℃。年≥10℃活动积温80%,保证率为3310—4200℃。年总辐射量为88—92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为40—42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165--132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27—30%,年降水量为1500-1900毫米。无霜期为205--250天。本区雨量充沛,供过于求,热量条件比I、Ⅱ区显著减少,温凉湿润,冬夏短,地形较为复杂,易产生冰雹,是我县的暴雨中心地带。该区又是老虎洞河、老峡河、新峡河的上游源地,为了减轻酉水河汛期的洪峰威胁,需要比较彻底地进行治理水害。对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带,应逐步实行停耕还林、还特、还牧,搞好水土保持。根据本区温凉湿润的气候特点,宜发展用材林,松、杉、柏、樟、楠,竹和经济林。油茶、油橱、生漆、棕树及经济作物烟草、药材等。

水文水系

一、河流
   境内有大小河流 25条,总长度为485.7公里。酉水为主河道,由北向南纵贯本县东部边境。老虎洞河、新峡河、老峡河、怯道河等支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注入酉水,组成梳齿状水系。
   酉水河即古五溪之一,属沅江水系,在来凤境内为其北源。源于宣恩县椿木营的锣锅川。在宣恩县境一段叫白水河,于来宣交界的两河口进入县境,自佛潭向南流经沙坨、官渡口、水寨、龙咀,漫水,穿过卯洞经百福司至鸡笼滩,流入四川省酉阳县境内为北河,再转折湖南省注入沅水。河道大多呈原始状态,两岸山高峡深,河身陡峻,海拔高程由两河口 450米,到鸡笼滩河谷降至339. 9米,平均坡降为1.2‰。水急滩多,礁石、孤石林立,不利航行。从沙坨到红花段,鱼塘至三坝段,河道两岸是平旷的河谷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盛。酉水河在县内流程89公里,河床宽20至200米,流域面积为1322平方公里,流域耕地30. 7万亩。沿途有13条小溪注入,汇成四季长流的大河。最大洪水每秒348O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2.38立方米,年径流量15.4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可达6.1万千瓦。这条河在县境上段,地形开阔,水流平缓,中、下段的龙咀峡谷,落洞峡谷、鸡笼滩河谷,有险滩七处。印龙咀、仙人洞、头洞、二洞、三洞、卵洞、鸡笼滩。百福司至鸡笼滩段流程17.3公里,终年通航,可行6吨木船,洪水时期,可通行百吨木船。
   老虎洞河发源于三胡区的乾洞母枯 (漫塘亚达屋凉桥)。流程35公里,河床宽10一40米,流域面积11O平方公里,河床坡降为4.9‰,经二胡坝、苏家堡,猴栗堡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官渡口汇入酉水河。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新峡河发源于成丰与来凤交界的大河区东岭坳,至杉术塘入深溪河;经兰家湾,官田坝,在高洞区的两河口与革勒车河汇合,此段称官塘河,经文坪至官塘大坝称高洞河。向东经姜家沟、团坛子、甘溪坪称干洞河。再至江口坝、红花大桥称红岩河。至沙潮汇入酉水河.是一条随地异名的河流,由峡口奔腾而出,定名为新峡河。新峡河全长39.5公里,平均河宽40米,河床坡降为4‰,流域面积241平方公里,流域耕地4.79万亩,年径流量2.4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600千瓦。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如娃娃鱼、鲤鱼、鲢鱼、草鱼等。
  老峡河发源于大河区天上坪东麓龙潭坪乡的土地垭,在两河口与发源白岩山北麓的老板沟小溪汇集。向东流至大河坝,有跃进、甘溪、锣鼓塘、马鹿井 4条小溪汇集流入。经旧司、贵帽山下老峡口,穿过上寨,至龙咀口前体河入酉水河。老峡河全长57.3公里,河床坡降为5.2‰,河宽10—80米,流域面积446平方公里,流域耕地8. 55万亩。峡口一段河床底宽30米,水面宽58米,两岸壁立千尺,互相对峙,水势湍急,飞泻而过,年平均流量每秒4.5立方米,是本县运送木材的主要航道,水力资源丰富。
  怯道河 发源于四川酉阳县土坪区朝天门与毛坝场一带。河道蜿蜒曲折,落差较大。在县内流程30公里,河床坡降为1.8‰,河宽20至100米,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流经漫水塘、安抚司至百福司,汇入酉水河。
二、溪沟
县内较大的溪沟,计有 38条,属季节性河流,源短流小,随天时变化,时涨时落。
大沟,发源于汪家梁与三尖山一带,沟长 4公里,宽5米。在此建有大沟水库。
甘溪,发源于太沟,沟长 6公里,宽5米,属接龙桥区甘溪乡。
豹子沟,发源于黑山,全长 4公里,宽5米。
车沟,发源于青岗堡下,沟长 4公里,宽5米。漫水区在此建有水库。
夜虎沟,发源于宋家梁与天上坪一带,全长 8公里,宽5米.
四鸡沟,发源于土地坳,长 2公里,宽4米。
姚家淘,发源于三尖山,长 2公里,宽3米。
范家沟,发源于杉木岭、万马槽一带,长 4公里,宽5米。
苏家溪,发源于分水岭,长 15公里。宽3米。
金龙沟,发源于茅坪沟与甘家沟之间,长 5公里,宽5米。
龙潭溪,发源于天上坪、洪家湾一带,长 7公里,宽10米。
郑溪沟,发源于鄢家坡、郭家寨一带,长 3公里,宽4米。
老板沟,发源于白岩山北麓,长 8.5公里,宽10米。
冷水溪,发源于白岩山北的中岭,长 7公里,宽6米。
小河沟,发源于黑岩坪,长 10公里,宽10米。
巴蕉溪,发源于自岩山,长 1公里,宽5米。
小溪,发源于大梁山,长 9公里,宽5米。
马寒沟,发源于老眭山、梅子坳一带,全长 5公里,宽10米,大河区在此建有两座小型水库。
苦竹溪,发源于宋家岩、茅坷湾一带,长 6公里,宽5米。 ,
甘溪沟,发源于文坪的斑竹园,长 4公里,宽5米。
茶园沟,发源于黑山、寨堡一带,长 2公里,宽3米。
沙子田沟,发源于兴隆乡新观察堰,长 6公里,宽5米。
兰岔河,发源于兴隆乡土地坳,长 4公里,宽5米。
布家河,发源于王家坡,长 2公里,宽3米。
丈溪沟,发源于黑山,长 4公里,宽6米。
狭码淘,发源于落衣湾,长 2公里,宽3米,
乾沟,发源于水沱东,长 2.5公里,宽3米。
蛇岭沟,发源于贵家岩口,长 2公里,宽5米。建有蛇岭水库一座。
猫儿溪,发源于陶家院子东,长 1公里,宽2米。
洗车沟,发源于胡家坝的袁家沟和兴隆的火炼坪一带,长 10公里,宽50米。卯洞区在下游修有龙板水库。
西洞沟,发源于火炼坪,长3公里,宽5米。沟中部有一瀑布,水洗成洞,亦名洗洞沟。
低沟河,发源于土地坳,枫香坪一带,由花子沟、三岔河、布家沟等小溪汇合而成,长6公里,宽10米。
半沟,发源于黑山,长2公里,宽3米。
堰沟河,发源于金家坡,溪水注入金家坡、倒天坑,长 2公里,宽3米。
小洞沟,发源于卡坳,长 3公里,宽4米。
幸家沟,发源于木头界,长 3公里,宽4米。
自家溪,发源于早河坝东老鹰盘,长 1.5公里,宽3米。
茶园沟,发源于大竹山,长 3.5公里,宽5米。
三、瀑布
  洞塘,位于大河坝西北 5.7公里,地处老峡河上,落差约10米。水力资源较丰富,可建小水电站一座。洞塘大堰进水渠道建于此。河中有一深潭,河边有一山洞,飞瀑入潭,相映成趣。
标水岩,位于洗车西北 2.4公里,属漫水区胡家坝村,瀑布落差约10米。
茅杆洞,位于百福司镇西北 10.5公里,属百福司镇月亮乡,洞口位于悬岩峭壁的山腰上,洞高15米,宽10米,五台山的地下水由洞口喷出,瀑布飞泻而下,流量每秒1立方米,落差100米。
四、水文
  经来凤陡坎寺水文站对酉水河多年水文测算和分析:水位:194l年农历七月十三日,酉水洪峰水位(黄海)457.11米,洪峰流量4200m/秒。自1958年至1978年的平均水位445.14米,最高水位456.58米(1969年7月12日),最低水位444.55米(1 978年10月18日)。
  流量:自1958年至1978年的平均流量54.3m/秒。(1969年7月12日)最大洪峰流量3480m 3 /秒。(1973年11月12日)最小流0.80m3/秒。1964年径流量25.3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模数49.97分米 3 /秒公里 2 。年径流深1580.2毫米。
  悬移质含沙量: 1964年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297公斤/米 3 。,最大断面平均3.20公斤/米。
  暴移输沙率:1964年年输沙量72.8万吨,年蚀模数454吨/平方公里,年最太月平均沙率2930公斤/秒,年平均输沙率23.O公斤/秒。
  水质:经在官渡口采水样测定,水温范围为 23~27℃,pH值8 .7毫克/升,氨氮0. 1毫克/升,亚硝酸盐氮0.05毫克/升,硝酸盐氮0.5毫克/升,磷酸盐0.02毫克/升,硅酸盐6.0毫克/升,溶解氧8.21毫克/升,耗氧量3.76毫克/升。
  水温:自 1960年至1978年,年平均水温15.78℃,最高水温35.5℃(1961年6月21日),最低水温0.0℃(1977年1月29日)。

土 壤

一、成土母岩和母质类型
  本县土壤成土母岩和母质的类型,有砂质页岩、石灰岩、第四纪粘土、红砂岩、石英砂岩、近代河流冲积物、紫色页岩七种。其中砂质页岩面积为 914501亩(土壤普查调查面积,下同),占总面积51.5%,全县各区均有分布,以百福司、漫水、大河、三胡、革勒车面积最大。石灰岩面积为714422亩,占全县总面积40.27%,各区均有分布,以大河、旧司、漫水、百福司、绿水、革勒车面积最大。第四纪粘土面积为56922亩,占全县总面积3.20%,主要分布在接龙桥区,其它在大河、绿水、旧司等地也有分布。红砂岩面积为37384亩,占总面积的2.10%,主要分布在接龙桥区,绿水也有少量分布。石英砂岩面积为31249亩,占总面积1.7%,零星分布在各区。近代河流冲积物11605亩,占总面积0 66%,主要分布在酉水河及酉水河水系河谷阶地的接龙桥、漫水、百福司一带。紫色页岩面积为 8337亩,占总面积0 .47%,分布在绿水区。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
  我县土壤的类型共分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8个土类,15个亚类,46个土属,126个土种。其中水田64个土种,早地35个土种,非耕地27个土种。
其分布状况是:
  红壤,面积为193408亩(土壤普查调查面积,下同),占全县土壤面积的10.9%。其中早地27088亩,占全县早地面积15.83%;山地面积166320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1.55%。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坝、台地、地势较低的地区。分布面积以接龙桥、漫水、百福司、绿水为最大。
  黄壤,是我县的主要土壤,面积为 991742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55.91%,其中早地113307亩,占全县早地面积的66.41%,山地878435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60.98%。此类土壤垂直分布于红壤之上,海拔500一800米之间的低山、谷地等处。全县各区均有分布,以漫水、百福司、大河,旧司、三胡面积最大。
  黄棕壤:面积为 398336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22.45%。其中早地25391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14.88%;山地372945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25. 89%,垂直分布于黄壤之上,海拔800米以上的二高山及高山,以尢河、三胡、革勒车、旧司,绿水区的五台乡和百福司镇的高洞乡面积最大。
  紫色土:面积为 25461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1.45%。其中旱地3482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2.04%,山地面积22159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54%。主要分布在绿水区茅坝乡,接龙桥区的红花、新峡、活水三个乡。
  潮土:面积 1171亩,分布在接龙桥、漫水、百福司沿酉水河岸的河流冲积物母质形成的土壤上,面积小,且分布零散。
  石灰土:面积 867亩,其中早地71亩,山地696亩。分布在接龙桥区的红花乡。
  沼泽土:面积 10亩,分布在接龙桥区土堡乡的地势低洼处。
  水稻土:面积为 163165亩,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2%,占全县耕地土壤的48.89%,全县各区均有分布。其中淹育型水稻土5360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3.29%,潜育型水稻土6280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3.85%,沼泽型水稻土700亩;潴育型水稻土150759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92.4%。
三、土壤养分
水田据245个农化样化验结果表明,水田大部分缺磷,部分缺钾,偏酸偏碱水稻土面积占三分之一。其中全氮含量小于 0.1%的有29361亩,占18%;全氮含量在0.1一0.15%的有71076亩,占43.6%,速效磷小于5 ppm的有109369亩,占67.03%,速效钾小于50ppm的有7243亩,占4.43%;pH值小于5.5的有48829亩,占29.93%;pH值大于7.5的有10471亩,占6.42%。我县水田的不良因素,除大部缺磷、部分缺钾,一部分偏酸偏碱。有机质含量低外,土壤的障碍因子还有: 1.水害严重。冷浸田、烂泥田、青泥田、落河田共39026亩,占水田面积的20.2%,这些渍水冷浸田,泥温比正常田低5—10℃,土体结构稀糊浮烂不通气,有的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造成坐兜死苗。根据土壤普测算:有机质含量2.69%,比正常田3.01%低10.63%;全氨含量0.1278%,比正常田0.1521%低15.98%;速效磷为3.5ppm,比正常田6.54ppm低46. 48%,速效含钾量为79.77tppm,比正常田108.23ppm低26.3%。产量比一般正常田低16.7—37.5%。2.土壤质地不怠。主要是质地粘重,凡第四纪粘土母'质、石灰岩、泥灰岩发育的水稻土,质地多为重壤至粘土,土重紧密,耕性差,透气差,养分分解释放慢,前劲小,后劲足,发苗迟。质地粘重的水稻土有24个土种,共52800亩,占水田面积32.4%。少数水田还有矿毒、铁盘层、砾石层等不照因素。 旱地据 215个农化样分析,早地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磷、部分缺钾,偏酸偏碱面积大。有机质含量小于2%的有76000亩,占44.54%,速效磷含量小于10ppm的有1481193亩,占87. 03%,其中小于3ppm严重缺磷的有108332亩,占63.49%,速效钾含量小于50ppm的有1 000亩,占0.59%:土壤pH值小于5的有9258亩,占5.42%,pH值大于7.5的有4442亩,占2.6%。全县旱地质地过粘的土有1 8587亩,占早地10.9%;砾石含量大子30%的有26701亩,占旱地15.85%;耕层浅,土层薄,耕层小于10cm的有15731亩,占9.22%,坡度大于10度的有146627亩,占早地面积的85.9%,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旱地有39881亩,占早地23.38%。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7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8-6262366 传真: 邮箱:lfbxw0718#163.com
地址:来凤县翔凤镇凤翔大道103号三楼 邮编:445700
Copyright © 2004-2024 来凤县百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