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来凤南剧来历及发展历史

来凤南剧来历及发展历史

关键词:南剧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来凤县文化局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f.ccoo.cn
  • 感谢 laif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84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简介

南剧,又名南戏、人大戏、高台戏,是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居恩施州五种地方剧之首。主要流行于湖北恩施自治州来凤等七县,以及湖南湘西州、重庆黔江区

在鄂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有一个以凤凰飞来的传说得名的县——来凤县。她地跨东经109度00秒——109度27秒,北纬29度06秒——29度40秒。境内酉水河纵贯,武陵山横亘,生活着以土家人为主的17个民族。然而就在这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却成为一个地方大剧种——南剧的发祥地。

南剧,又名南戏、人大戏、高台戏,是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居恩施州五种地方剧之首。主要流行于湖北恩施自治州来凤等七县,以及湖南湘西州、重庆黔江区,流风余韵遍及贵州铜仁等地市,对整个武陵山区文化传承产生过深刻影响。

南剧在来凤流传已有200多年历史。“改土归流”后,来凤因滨临酉水,有水路运输,汉人披荆斩棘,行李往来,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大量山外戏剧样式与本地民间小戏歌舞结合,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南剧基本成形。

清道光年间,在来凤县与湘西龙山县交界处的二梯岩,由当地彭姓大户出资创办第一届南剧科班凤鸣班,标志着南剧正式成形并开启了传承的先河,历经“金”、“天”、“连”、“玉”、“云”、“双”等各辈继承创新,再到解放后的南剧专业演出团体,在200多年的岁月沧桑中,形成体系完备、风格独特的地方剧种。

凤鸣班是鄂、湘、渝、黔边区第一个南剧科班,培养出著名南剧传人蔡凤楼,他扮相俊美,唱念做打俱佳,成为鄂、湘、渝、黔边区一代名伶。

南剧的声腔是以北路的西皮、南路的二黄、上路的川梆子、以及南北杂为主,是皮黄腔系中的重要剧种。其唱腔有固定的程式,也有复杂的变化。道白一般用地方官话,偶而也掺杂村言俚语,风趣幽默,带有明显的“深山峡谷”之音。其伴奏音乐有板鼓、堂鼓、大锣、钹、小锣、马锣、二钹等打击乐;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琵琶、竹笛等弦乐。

南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净角、小生、生角、老旦、花旦唱本音,正旦、小旦唱边音。各行当均文武兼备,没有文武生、旦、净之分。南剧表演注重做工,讲究虚实结合,虚中有实。表演总体是“大手大脚”,武术、气功、杂技常用戏中,显得豪爽、粗犷。为刻画人物用的“抖色”(变脸),也常见于南剧表演艺术中。

在化装和人物造型方面,南剧“首重扮装,所谓扮贫像贫,扮富像富”,并受当地服饰影响,不少角色头勒丝帕,身着青布短衣,脚缠裹带,腰挎单刀,类似土家族装束。其脸谱浓墨重画,多姿多彩,极具特色。

南剧服装道具有服装、盔甲髯口等。服装分大衣箱、二衣箱,分别有王侯将相、士农工商、皂隶衙役等各式衣裳鞋帽纱巾,品种繁多。髯口有满、三扎、四喜、一字类等十余类。

南剧剧目极其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现有资料仅存八百余出,较流行的有四百多出,主要是取材于历史演义、传奇、神话故事等。来凤南剧的代表作品有:《搬金牌》、《火烧凤楼》、《八义图》、《瞧相》、《秦香莲》、《巴九寨》等;新编剧目有《酉水白莲》、《麻疯女》、《爱与恨》、《接龙桥》、《山寨新家》、《西兰卡普》等。

南剧从分布流传范围和其特点来看,既有楚文化的影响,又有巴文化的神韵,还有洞庭文化的影子,更体现出恩施土家、苗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它是中华文明地域化和民族化的教科书。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南剧艺术的发展。1951年,来凤县成立人民剧院,上演的第一台南剧为《打渔杀家》。1958年,来凤南剧团开办享誉鄂、渝、湘、黔四省边区的“红旗科班”,对南剧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开办第二届南剧科班。1979年开办第三届南剧科班,新编南剧《接龙桥》、《爱与恨》均获得州级创作、演出奖。1992年,来凤县政府委托湖北省艺术学校设立南剧科,培养的演员成为目前南剧舞台上的骨干力量。

从2003年起,来凤南剧团根据本地著名工艺产品西兰卡普的传说,编创了南剧《西兰卡普》。2005年,县人民政府拨付专款80万元,由县南剧团与省艺术研究所合作共同打造大型传奇南剧《西兰卡普》,于2006年6月参加“八艺节”重点剧目选拔赛和“楚天文华奖”评选,荣获五项大奖,被专家称为全省戏剧界的“一阵清风”和“一朵奇葩”。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南剧艺术的现状确实是几分尴尬几分忧。随着一大批南剧老艺人相继谢世,剧目逐渐失传,有些绝活或技巧也未得继承,致使现在南剧日常上演剧目不足百出,并且编剧、音创人员奇缺,达到难以为继的境地。

为保护南剧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中共来凤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65451”工程,其要点是:从专班普查、制定“南剧百出工程”计划、招收新一届南剧学员、整修剧场,新建南剧票友茶社、扩大宣传等六大方面保护南剧资源;制定南剧保护发展五年规划,并分年度细化目标责任;采取成立南剧保护领导小组、设立南剧专项资金等四项保障措施;改革管理、用人、分配、艺术生产、经营等五大机制;保证预算资金落实到位。

我们相信,有省、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南剧这一武陵山区和民族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定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老树绽新花,放射出她的灼灼光华!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8-6262366 传真: 邮箱:lfbxw0718#163.com
地址:来凤县翔凤镇凤翔大道103号三楼 邮编:445700
Copyright © 2004-2024 来凤县百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