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来凤县土家姑娘哭嫁

来凤县土家姑娘哭嫁

关键词:来凤县,土家姑娘,哭嫁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来凤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lf.ccoo.cn
  • 感谢 laife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23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对家中每位亲人要唱一首,来一位亲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来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昔日,土家人的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 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土家“哭嫁歌”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土家女哭嫁习俗流传久远。清代土家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离别,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 土家姑娘出嫁前“哭嫁”多在婚礼前三日开始,哭三天三夜。先是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置茶数碗,邀亲邻少女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为“安席”,左女为“收席”。新娘起声,“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嫁歌每首四句,先从母亲哭起,接着是父、祖、兄弟、姐妹。 “哭”完直系亲属再“哭”旁亲。“哭”到哪位旁系亲人,则此人需送钱添箱。凡是来“劝”哭的人都要哭遍,女性则须陪哭。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感谢养育恩,诉说离别苦,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 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词,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画”、“十绣”、“十二月”等。哭有曲调,抑扬顿挫,是一门唱哭结合的艺术,嫁娘必在此前求师练习。哭时以“嗡”、“蛮”、“啊呀呀”等语气词,一泣一诉,哀惋动人。 用歌舞来祭祀死去的亲人,用哭声来庆贺欢乐的出嫁,本是土家民族独特风俗的传承,也是土家文化之精髓。十年前,土家女子出嫁时不会哭或哭得不动人,还会被人耻笑,而现在,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却极少有人再哭了。 大概这也是土家民风民俗日益零落的迹象吧。或是土家旅游业热点多卖点少的根本原因之一。别失却那分土生土长的古朴韵味,别失却那分原始的生态文化,愿哭嫁歌不会成为土家族的“千古绝唱”。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718-6262366 传真: 邮箱:lfbxw0718#163.com
地址:来凤县翔凤镇凤翔大道103号三楼 邮编:445700
Copyright © 2004-2024 来凤县百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